區塊鏈和加密貨幣議題研究機構 Chainalysis,在官方博客發表了最新文章,表示在排除交易所錢包後,調查了 32 個最多比特幣(Bitcoin, BTC)存量的錢包和活動情況,發現他們不見得是令大市下跌的主要因素,他們甚至有穩定市場的作用。
文章表示,他們在今年 8 月收集數據,這 32 個錢包合共約 100 萬個 BTC,現值 63 億美元。經研究後,這些大戶其實是一個分散成不同類別的群組,但只有約 1/3 是活躍於交易當中。4 個組別如下:
(一)交易常客:屬於最大組別。這類大戶經常會在交易所出入,買賣 BTC。這類大戶合共持有 9 個錢包,控制逾 33.2 萬個 BTC,約值逾 20 億美元。值得留意的是,數據顯示他們大部分在 2017 年才進場。
(二)礦工 / 早期人士:屬於第二大組別,進場時間早得多,在 2017 年前已經進場。15 個投資者總共控制 33.2 萬個 BTC,總值輕微高於 20 億美元。他們的交易活動非常少。經過 2016 至 2017 年的大升浪,這班人大概都變得極為富有了。
(三)消失的一群:屬於第三大組別,有 5 個錢包,合共逾 21.2 萬個 BTC,總值約 13 億美元。這些錢包在 2011 年就已經開設,但是至今 7 年以來接近零活動,相信擁有者已經失去私鑰,這批 BTC 大有機會繼續不見天日。
(四)不法分子:屬於最小組別,有 3 個錢包,合共逾 12.5 萬個 BTC,總值約 7.9 億美元。有兩個錢包是跟暗網市集「絲綢之路」(Silk Road)有關,至於另一個錢包則被發現從事洗錢活動。
交易常客錢包淨流入 BTC
文章清楚點出,受查的大戶籌碼,只有 1/3 是有頻繁買賣的。至於其他三類,要不是多年以來持續 Hodl,就是已經停止活動。由此,交易常客類別的大戶,理應是把大市舞高弄低最嫌疑的一群了?
但現時數據反駁了這一點:在 2017 年 12 月起的比特幣跌市以至 2018 年的大部分時間裡,綜合這些大戶的交易活動,他們的持貨量實現了淨流入(net inflow)。所以,這些交易常客實際上在跌市時持續買貨,他們理應被歸類為市場的穩定因素,而非不穩定因素。
此外,Chainalysis 亦相信,這些大戶其實都具備專業人士背景,不會無緣無故衝擊和擾亂市場。而且當他們需要套現的時候,都會在場外交易平台進行,以便處理他們的大額需求,亦可減少市場震盪。
文章最後說,BTC 大戶確實是有趣的課題,但他們認為需要客觀分析,而不是流於傳言和八卦的層面。事實證明,大戶對價格的影響,其實比大家想像中小。
Chainalysis 在上個月都發表另一篇文章,講述 BTC 流通量,發現 BTC 實際流通率只達 64%。
截稿根據 Coinmarketcap 數據,BTC 每個報 6288.14 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