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客戶端比特幣核心(Bitcoin Core)的開發者 Gregory Maxwell 早在本年一月已經離開 Blockstream,希望專注於開發「底層協議」的工作,他與其他開發者現稱這計劃為「Erlay」。
於上月 28 日,一位來自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員 Gleb Naumenko 在比特幣核心的開發群組發放有關 Erlay 的消息。
他提到,Erlay 的主要提議是改為只向少部份的節點(8 個對外連接)公佈每個交易,其後透過不同協調協議來確保相互連接。暫時結果顯示,他們能節省節點超過一半的網絡頻寬,容許增加更多連控。如外接節點數目增至 32 個,Erlay 比起現時協議則能節省大約 75% 的流量。
比特幣其中一個弱點是,比特幣需要大容量的網絡頻寬才能讓節點維持在共識機制上,而網絡頻寬使用量更是架設完整節點所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現時比特幣區塊鏈有達 200GB,代表同步整個區塊鏈將會需要數天,甚而數星期時間。
現時,節點預設會連接 8 個其他節點並從這些節點中收集資訊,Erlay 提議將此數字增加至 32 個,讓每個節點的所需頻寬減少近 75%。
除此之外,Erlay 也會提議為比特幣帶來「擴散(Diffusion)」協議,取代現時開發者所種的「泛濫(Flooding)」協議,令交易能在網絡上更有效率地傳播開去。
Erlay, an efficient transaction relay protocol for Bitcoin, is quite exciting for those of us running highly connected nodes. As you can see from my node's stats, the "inv" messages use up ~90% of incoming bandwidth and ~20% of outgoing bandwidth. https://t.co/LKwLq8RIis pic.twitter.com/tzDRBU8lMj
— Jameson Lopp (@lopp) May 28, 2019
Erlay 白皮書中指出,現時「泛濫」協議令所有節點都會向其他節點發出其收到的交易,而「擴散」協議則提議節點會在發出它收到的交易前,加入隨機的等待時間,從而解決時序攻擊(Timing Attack)及減少出現網絡封包之間互相碰撞的機會。
如比特幣其後發展加入 Erlay 計劃上的建議,將會為比特幣網絡減少延遲及加強安全性,雖然現時 Erlay 並未加入到 Bitcoin Improvement Proposal(BIP),但這並不代表 Erlay 不被接受,只是現時 Erlay 開放讓社群作出討論並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