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 10 年耕耘,社会认识区块链的人已经愈来愈多,甚至相信区块链能够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而公私营机构亦开始利用区块链改善业务。但是大家的背景和需求都不一样,要在区块链的基础上增减什幺元素,才能够切合各自的需要?故此,区块链开始出现公有和私有的分别。甚至,有开发商认为不使用区块链型态的分布式帐本技术,才是最适合的做法。到底各种区块链和分布式帐本,有着什么特点?
在这篇新手专题文章当中,你将能够掌握:
- 公有链的基本特点
- 私有链的基本特点
- 联盟链的基本特点
- 其他分布式帐本技术:有向无环图(DAG)
公有链的基本特点
简单而言,公有链(Public Chain)就是区块链的起点,亦是区块链的最早期定位。如果我们参考中本聪在 2008 年发表的论文,就可以看到一些公有链的基本特点。
当时中本聪希望建立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系统透过不同节点扣连,节点同时会储存链内发生的所有交易。没有一个节点担当着“主要节点”的角色,大家的地位都是同等的,不需要单一仲裁者,也不需要中间人。
中本聪构思的区块链除了是去中心化之外,而且匿名性亦相当高,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交易、建设维护、写入读取、以及验证区块链的所有资讯,入场门槛相对较低,但是随着链资讯的扩展,个体维护节点的成本亦会持续提高。
为了维持公有的区块链能够持续运作,系统通常能向维护者、验证者提供经济诱因,例如是交易费用,即区块链所属的加密货币,又或者是区块奖励。另外因为所有节点都要确认和验证交易,令篡改纪录变成几乎不可能的事。
比特币(Bitcoin, BTC)区块链为公有链提供了相当好的示范和先例。之后的公有链,基本上都具备了以下的特质:
- 匿名性高
- 去中心化结构
- 任何人自由读取和参与
- 节点具备完整帐本
- 矿工或区块验证者将获得报酬
- 资料不可篡改
除了比特币区块链之外,以太坊(Ethereum)、Cardano、NEO 等等都是著名的公有链。
私有链的基本特点
从某程度来说,私有链(Private Chain)可能是公有链的一副镜面:其拥有的一些基本特点,可能跟公有链完全相反。
私有链通常是由一些私人机构和公司建立。他们建立私有链的目的,是希望利用部分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去储存和传送资料。但在同一时间,这些机构和公司也不希望失去这些区块链的控制权,所以他们在结构上和管理上,私有链和公有链都会完全不同。
首先,私有链不会容许任何人都可以进出、读取、验证区块链内的资料,而是会网络保安技术,限制登录和存取私有链的权利,类似于私人公司和机构管理内联网(Intranet)的方法。与此同时,限制登录也变相令进入私有链的人士,需要披露他们的身份,不能够像公有链一样保持高度匿名性。此外,由于私有链由私人公司拥有,所以不需要向区块验证者提供加密货币和交易费奖励。
另外,私有链不会采取去中心化模式,而是采取中心化模式。私有链的节点数目既不会太多,也不会自由增加,可能只有几个,甚至只有一个节点。虽然私有链的去中心化程度很低,但由于节点的数目不多,只要节点和私有链本身有充足的基建和维护技术支持,就已经可以短时间内承载和储存到大量资料,这一方面就比起大部分公有链更有优势。
基于以上的特点,一些需要处理大量资料,同时需要确保资料保密的金融服务机构,例如证券交易所、会计师行等等都适合采用私有链。现时新加坡交易所都计划以私有链帮助结算。另外,市面上亦有科技公司协助私人机构建立属于他们的私有链去存取资料,例如 MultiChain。
再总括一下私有链的特质:
- 匿名性低 / 无法匿名
- 中心化结构
- 只限获授权人士读取和参与
- 毋须为区块验证者提供奖励
- 存取资料量大、速度高
联盟链的基本特点
联盟链(Consortium Chain)其实属于私有链的小分类,不过凭借著名例子的合作规模和发展成果,令联盟链争取了不少知名度。
建立联盟链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希望不同公司之间的资料能够透过区块链互换,所以联盟链必定是牵涉不同机构共同发起。联盟链保留了不少私有链的特点,但是一些特点,例如匿名性、节点数量、权限等等,就交由联盟成员协商决定。
联盟链亦会因为联盟成员数目增加而持续扩展。当多家大公司都加入同一条联盟链时,该联盟和其联盟链将产生出非常大的经济价值。联盟链特别适合跨行业、跨国界的私人或政府机构使用,在结算、交接等工作范畴能发挥较大效益。现时著名的联盟链,包括 Linux 的 “HyperLedger” 等。
Linux 基金会在 2015 年 12 月宣布启动 “HyperLedger” 项目,以开源(open source)区块链作招徕,鼓励企业使用区块链作为跨行业联系桥梁。项目由于找到 IBM(国际商业机器)作为主要的支持成员,IBM 也是发展商用区块链科技的领军企业,令 HyperLedger 相当注目。HyperLedger 的联盟成员还包括思科(Cisco)、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J.P. Morgan 等。
其他分布式帐本技术:有向无环图(DAG)
虽然区块链是现时最常用的分布式帐本技术(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DLT)形式,但有开发团队始终不满足于只使用区块链,于是研究到以“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 DAG)来储存帐本资讯,当中最为人熟知的研究机构就是推广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IOTA 基金会,而他们的研究的 DAG 名为 “Tangle”。
“有向无环图”顾名思义,并不是一个环状图案。DAG 的顶点只会有一个,不会亦无法走回头,只能一直向前进。这一种排序方式,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就会称之为“拓扑排序”(Topological sorting)。只要同时满足到“不走回头”,“不返回顶点”这两个条件,DAG 就可以自由延伸,而且可以产生出无限个指向,具备很大的潜在资料容量、拓展性和弹性。
不同于区块链,DAG 消除了“区块”和“链”的概念,当然也将“区块产生时间”、“区块奖励”、“矿工”等东西也通通抛弃。根据 IOTA 的白皮书,其加密货币 MIOTA 在 DAG 的创世点(“genesis”)已经全部生成,所以日后也不需要提供奖励。由于取消了矿工的角色,所以系统亦不需要分发交易费。
DAG 没有矿工,认可交易的任务就落在交易点身上。只要新的交易点认可(approve)两宗旧的交易,交易点就完成了它的任务,令其有资格向下一个交易点伸延,如此类推。如此,DAG 内各位交易点根本不需要像区块链一样,等待新的区块生成才能够延续,而且因为自由延伸的特性,令网络可以平行(parellel)认可和处理交易,省却了不必要的时间拖延。
虽然 DAG 解决了区块链很多特点,例如消灭了“矿工”群体,免却交易费等,但有一点却是跟区块链无法比拟,就是“无法去中心化”的质疑。以 IOTA 的 Tangle 为例,“协调者”(“Coordinator”)需要负责验证 Tangle 内的交易有没有安全问题,但是协调者现时只由“IOTA 基金会”一个机构负责。但它如何认证、有多安全,这些问题基金会其实没有公开解答。所以有意见质疑,IOTA Tangle 其实是一个“中心化”(Centralized)帐本,跟他“去中心化”的主张背道而驰。
总结
跟共识机制一样,这个世界并不存在最佳的区块链,就只有最适切的区块链。开发商和各家机构还须审视自身需要,作出最合适的选择,这样才能够将区块链的效益发挥至最大程度。现时区块链的发展还在早期阶段,将来会否出现更多的区块链和分布式帐本技术种类,《币讯》和一众读者都会拭目以待。
以上内容由《币讯》与 9up.io 共同协作撰写。
【若你喜欢币讯的内容,请轻按以下拍手键(可以按几次)支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