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市場經歷了 2013 年和 2017 年兩次較大規模的景氣後,已經開始為外界熟知,甚至部分人已經開始入場投資。正如上篇新手專題文章所言,在交易所參與加密貨幣買賣是其中一個主流做法,但其實除了由商業機構牢牢控制的大型交易所之外,現時亦有一種名為「去中心化交易所」的類型正在持續發展,它更挾著「消除中心化控制」、「安全性高」的特點,引起外界關注。到底兩種交易所有何特點和差異?
在這篇新手專題當中,你將能夠掌握:
- 中心化交易所概況和特點
- 中心化交易所面對挑戰
- 去中心化交易所概況和特點
- 去中心化交易所面對挑戰
中心化交易所概況和特點
中心化加密貨幣交易所(Centralized Cryptocurrency Exchange, CCE)就是各位讀者最常接觸,最為熟悉的交易所類型。有說法指,現時中心化加密貨幣交易所佔大市成交總額 99%。跟去中心化交易所比較,兩者差距可謂極之懸殊。
跟傳統金融系統的股票和商品交易所一樣,CCE 都是由牟利公司經營。CCE 的經營者全權負責交易所的人事、財政、營運狀況,包括掌管交易平台的所有交易,並且有絕對權力判定交易的有效性。
交易所本身亦開啟了用於維持日常運作的加密貨幣錢包,這些錢包的私鑰(Private Key)都是由交易所營運團隊掌管,而用戶的資產紀錄亦是由交易所保管,所以在基本層面上,用戶只能相信交易所守信,才會繼續使用他們的服務。
不過,CCE 在部分層面都充分顯示了它的優勢。首先,CCE 的成交量和流動性(Liquidity)都比去中心化交易所為高,方便了用戶資金進出,當然前提是用戶確實選擇了大型的交易所。另外,CCE 亦提供了法幣和加密貨幣的交易服務,方便不少首次接觸加密貨幣的人進入市場。
此外,雖然上面提到用戶需要提防CCE 潛在的不誠信行為,但按常理,交易所始終要付上一旦從事不誠信行為的代價,他們未必有很強的動機挺而走險。實際情況是,具備發展規模的CCE 不論在顧客服務、資訊科技保安,或者保障客戶方面都投放了充足資源,用戶遇上的問題將更快獲跟進和解決。
現時著名的 CCE,包括 Binance(幣安)、Bitfinex、Bitstamp、Bittrex、Coinbase、Huobi(火幣)、Kraken、OKEx 等。
中心化交易所面對挑戰
中心化交易所面對的挑戰主要來自兩個因素,一個是安全因素,另一個是監管因素。安全因素是指,交易所的管理團隊直接管理了交易所錢包的資產,令這些錢包和資產很自然地就成為黑客覬覦的目標。如果管理不善,或者安全基建的建設不夠成熟,就會令黑客成功得手。
曾經叱咤一時的中心化交易所 Mt. Gox 在 2014 年 4 月破產,當時 Mt. Gox 正正表示是因為遭到黑客攻擊,被盜去 85 萬個比特幣(當時值 4.25 億美元)後才要結束交易所業務。事件糾纏多年,民事索償程序到了 2018 年底仍在進行。至於另一間交易所 Coincheck 在 2018 年 1 月又被黑客盜取了約值 5.3 億美元的新經幣(XEM),是全球最大宗加密貨幣盜竊案件。事後交易所經歷易手和重建程序,到了 11 月中業務才全面恢復正常。
至於監管因素的挑戰,就是跟政府當局的角力。這個情況並非跟在所有國家、地區均有發生,這完全取決於當地政府對於加密貨幣交易所、以及加密貨幣交易的態度和定義。在部分國家例如日本和泰國,加密貨幣交易和交易所已經合法化,只要符合當地的法規要求,交易所都可以取得經營牌照。
另外一種態度,就是對於加密貨幣交易和交易所採取「非刑事化」態度,既不打算立法規管,也不會向經營者和交易者懲處,這可能對於交易所經營者來說,是操作彈性最大的處境。
最後一種取態,亦都是對業界發展最惡劣的處境,就是將加密貨幣交易和經營交易所列為非法行為,其中一個著名例子是中國。2017 年 9 月,中國政府勒令國內三大交易所,OKCoin、火幣和 BTCChina 在一個多月內結束全部交易服務,並且明確禁制了其他加密貨幣交易,迫使 OKCoin 和火幣轉移交易業務至外國。經歷逾年,中國仍然對加密貨幣相關業務和行為採取抗拒態度,並且多次警告企業如經營首次代幣發行(ICO)項目即屬違法。
去中心化交易所概況和特點
去中心化交易所(Decentralized Cryptocurrency Exchange, DEX)顯然是一個新興經營途徑,如果沒有以太坊(Ethereum),以及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的出現,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發展程度,以及知名程度很可能會較現時為低。不過把以太坊作為基礎的 DEX 在未成為主流前,已經有個別公司嘗試搭建配備自家公有鏈的 DEX,其中一個著名例子就是 Bitshares。
Bitshares 用到的方法是,首先將他們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都放到自家公有鏈上。之後,用戶如果要入場,就先要下載 Bitshares 的錢包,作為入場窗口,當然也不少得在錢包當中充值加密貨幣。之後,用戶就可以使用 Bitshares 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功能。
Bitshares 是其中一個 DEX 的早期發展實驗,但是他們以自家公有鏈運作,很快就暴露了弱點,限制了他們的發展步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自成一角的 Bitshares 實在難以跟其他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社群溝通,無法維持健康生態,而交易所的生存條件,正正就是具備高交投量、以及充足的人流,人氣支持。所以,基於以太坊具備強大的社群支援和注視度,DEX 的發展後來亦集中圍繞在以太坊當中發生。
由於以太坊和智能合約給予了高度的設計和執行彈性,所以 DEX 的運作形態都可以分成幾種,以下是部分形態的簡單介紹。
(1) 鏈上掛單帳本、鏈上結算形態:
這種 DEX 是會將掛單帳本(“Order Book”)都放上區塊鏈當中。DEX 開發人員首先要撰寫好智能合約,讓 “Maker” 和“Taker”(可以簡單理解為買方和賣方)可以將加密貨幣充值到這條智能合約當中。Maker 作為掛單者,在這個時候就要向區塊鏈的 Order Book 掛單,之後當然也不少得 Taker 選擇 Order Book 的其中一個掛單,令 Maker 和 Taker 可以組成一個雙方同意交易的組合,並由智能合約幫助完成。完成之後,就要將這項交易放到區塊鏈上結算,交易才算正式圓滿。以上述形態運作的 DEX 包括 EtherDelta。
(2) 鏈下掛單帳本,鏈上結算形態:
這種 DEX 是會將 Order Book 放在鏈下。當中以交易所 “0x” 為例,這家 DEX 會將 Order Book 放在「中繼」(“relayer”)當中。首先,Maker 要將他的賬戶餘額通知 DEX 的智能合約,之後 Maker 才可以製作訂單,並且放上 relayer。Maker 有權將掛單向外廣播,讓 Taker 能夠盡快出現。當 Taker 在 relayer 找到合適的 Maker 掛單後,就把它拿到 DEX 的區塊鏈上,準備確認交易的最後階段。區塊鏈只要檢查到訂單沒有過期,沒有重複,Maker 和 Taker 互相進行的交易就會獲得確認和完成。
(3) 智能合約資金池形態:
智能合約資金池的意思,就是利用一條或者多條智能合約,去造成一個儲備了各種加密貨幣的資金池(Taker),並且等待期望交易的人(Maker)前來資金池,跟對方進行換幣的交易。Taker 作為智能合約,除了儲備資金之外,其實都內建了兌換加密貨幣的算式,這樣才可以因應 Maker 的資產數量,向對方兌換同等價值的貨幣。現時正在採用以上形態的 DEX 包括 “Bancor”。這種形態的 DEX 結構極為簡單,連掛單帳本都可以省掉,經營者成本基本上只是用於維持資金池運作,以及鏈上結算的費用。但這個形態卻是以上三個形態當中,最缺乏「去中心化」特色的 DEX 形態:智能合約其實連接著管理員的地址,而他直接控制了資金池,令他恍如中心化交易所的管理員一樣,實際上可以隨時提走智能合約內的資產。所以,這種DEX 形態受到黑客攻擊的機會亦是最高的。
暫且撇開運作形態不談,去中心化交易所仍然是大家相當值得注意的東西。首先,雖然它們的交投量和資產流動性仍然遠遜於中心化交易所,但實際上已經打破了中心化交易所的絕對壟斷狀態。
另外,以智能合約和區塊鏈經營 DEX,始終都是基本承襲了區塊鏈的分散式、安全可靠等特點,這是中心化交易所投入大量資源,都未必能夠完全追求到的優勢。而且,由於交易所已經去中心化、自動化和公開運作,令到個人身份認證等程序都可以省卻,匿名性大大提高,而且基本上不會受到政府和執法部門以行政手段關停的威脅,這一點甚至促使了 DEX 能夠快速將不同的首次代幣發行(ICO)項目的加密貨幣上架,避免了因為法規考慮而審批需時。
當然在這個高度自由的情況下,用戶亦要承受 DEX 出事時可能投訴無門、追究無門的情況,甚至在跟進問題時都要用上大量時間,這跟中心化交易所亦是無法比擬的。
去中心化交易所面對挑戰
從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投量和活躍程度看到,DEX 其中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就是不論交投量,抑或資金流動性來說都處於相當疲弱的狀態。在這方面,DEX 於短期來說都無法跟中心化交易所收窄差距。這除了是DEX 仍然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之外,另一方面亦跟 DEX 一些結構性缺點有關,例如因為要將資產上鏈,自然只能容許加密貨幣之間的交易,不容許法幣資產投入。
另外,雖然上面提到 DEX 不會被強力關停,但這不代表 DEX 不會被行政當局懲罰或者針對。事實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 2018 年 11 月發出新聞稿表示,指出 EtherDelta 在未登記情況下經營證券交易所,觸犯了美國證券條例。公司創辦人 Zachary Coburn 最後須向 SEC 繳交了 38.8 萬美元而結案。
SEC 的講法是,EtherDelta 容許多隻 ICO 代幣上架,而這些代幣則落在 SEC 條例的「證券」(Securities)定義上,EtherDelta 順理成章也被定義為「國家證券交易所」(“national securities exchange”),須依例向當局登記,否則就觸犯證券條例。
總結
上面文字已經詳細介紹了中心化交易所以及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異同,各位讀者應能夠按照自身需要,選擇合適的投資渠道。另外,雖然現時兩類型交易所的實力仍然處於懸殊狀態,惟《幣訊》相信假以時日,兩者的差距將能收窄。而且,去中心化交易所如果出現成功例子,相信這也是壯大「去中心化」生態體系的重要一步。
以上內容由《幣訊》與 9up.io 共同協作撰寫。
【若你喜歡幣訊的內容,請輕按以下拍手鍵(可以按幾次)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