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向慈善机构捐款的时候,我们通常希望看到的结果是这全部的钱可以用来实现一个特定的社会目的,看到它成为一剂强有力的推动社会发展完善的催化剂。然而,全球范围内各种关于“诈捐”事件报导打破了我们美好的幻想。作为一个有责任感且睿智的社会公民,我们需要一个可以实时检测我们资金去向的工具。由于分布式账本的出现,区块链技术拥有着保证捐款资金安全且透明化的潜力,这将有可能完善地解决慈善行业现存的问题,建立一套基于可完全信任的技术上的社会信用体系。现在,让我们把关注点先放在捐款人和慈善机构共同面临的困境。
信任危机
多年来,慈善被不少“骗捐”事件搞得臭名狼藉。早在 2013 年,中国红十字协会就被曝出挪用超过八千万元的由演艺界人士捐献的用于建立艺术学院和四川地震的灾后重建项目的善款。由于缺乏透明度,2018 年乐施会丑闻动摇了许多富有的捐助者对大慈善机构的信心。我们意识到大家对于这些集中管理的慈善机构正在渐渐失去信心。对于慈善机构来说,许多慈善机构和基金会因此流失了大量捐赠,但基金会的运转离不开人们的爱心捐助。对于捐助者来说,部分捐助者更是选择绕过慈善机构,向受助者直接提供帮助。这不但需要花费捐助者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不依靠中介机构的帮扶行为在传统慈善领域是十分受限的。单凭个人或少数群体的努力,使得捐助者提供帮助的范围变窄了、对象也减少了。而这种信任危机的最大受害者便是受助群体,他们急迫地需要这些善款来帮助他们重塑家园,打破壁垒,追寻自己的理想。
当下的慈善事业由于种种技术和成本原因导致钱款的募集和使用过程难以透明公开,项目方可以轻松违规挪用款项,在获得资金后去向不明。即使在网络平台上记载善款的走向和用途,也很难防止造假。自从众筹平台出现之后,慈善变成一件可供全民参与的事情,但是许多平台对受助人提交的信息审核不够严格,难以甄别真是有效的个人信息和捐赠项目。只能靠亲朋好友间互相担保和转发,这种力量是非常微薄的。这些痛点让人们难以重拾对于慈善事业的信心。
然而,“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将每一笔善款支出,分布式记录在多个用户的账号节点下,等于是赋予捐款人共同“监管”的权力,就可以让账目更加公平透明。
高运营成本
一般来说,捐款的流程是:公益款项先进入中心机构账户,再由机构进行操作处理,一层一层地把善款发放到受助人手上。多层级操作增加了项目成本。这些程序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对慈善事业来说都是非常致命的。
区块链技术底层引入智能合约,让善款的使用规则在捐赠善款之前就已经被规范化,可以确保专款专用,大众基于爱心捐助的款项会直接流向智能合约规则内满足捐款条件的事件或人身上,而不会存在去向不明、信息不公开、擅自挪用、贪污等不法行为。区块链技术还可以简化这中间的流程,降低慈善事业的运营成本。
多维度需求
如今,各式各样的慈善机构有不同的受助对象和目的。慈善逐渐变得潮流起来。很多公司通过做慈善回馈社会,从而提高自己的声誉和接触到更多的客户。人们对这些创新的活动非常认可,并且一直活跃于各种慈善活动种。
比如说,“蚂蚁森林”是一款支付宝客户端设计的一款公益行动。人们可以通过步行、乘坐公共交通和在线购物等方式减少自己的碳排放量。这些行动被支付宝记录并用于种植虚拟树。当这些树成长到一定程度之后,非营利组织会“买下”它们并在某地种一棵实体树。据估计,蚂蚁森林的用户们已经种下了超过 5500 万棵树了。由于这个市场非常庞大,可供选择的项目也非常多,很难形成统一的管理。人们对于受助对象的选择往往都局限于几个著名的慈善机构,在这种情况下,为慈善人士建立一个整合性的平台,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是非常有必要的。
现在我们洞悉了慈善组织面临的诸多障碍。下一篇文章,“人与区块链”系列会谈到分布式账本技术是如何在现实中解决慈善互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