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體對加密貨幣市場的關注度,在 2017 年以火箭式提升,其中一個主因是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s,ICOs)的集資規模巨大。來到 2018 年,它的熱度已不及過往,雖然仍有不少優秀團隊可以透過集資來取得營運資金,生產產品,但不少人已對這個投資方式感到十分心淡。
去年 ICO 總集資金額約為 60 億美元價值的資產,而這個數字,則在今年第二季經已打破。機構集資規模沒有減少甚至反增,但不少公司經營不善,他們的所代表的幣種則因著自身的表現及大市影響而下跌,令投資者失去信心。根據會計師行安永(EY)的年度報告指,今年上半年他們統計的 ICO 投資報表,已下滑66%,超過一半,該「四大行」指有近 3 成的 ICO 公司已接近失去所有價值。
情況沒有在下半年得到改善,ICO 資料研究公司 ICORatings 指,今年第三季的 ICO 表現「令人失望」。其中第三季的集資額約為 18 億美元,比起第二季的 83 億美元大跌 79%。如果斷月計,今年 9 月的集資規模,是以該月計的 17 個月以來最少的。
今年十月*,有加密貨幣媒體計算,當時的 ICO 集次額已「大跌九成」。今年的 ICO 集資規模最大的名字有賭場領域的 Dragon、火幣網的火幣代幣,以及只受私人投資者參與的Telegram等,不過後者5月傳出停止集資的消息,至今年 10 月才「可能」有測試網的出現。
雖然今年的集資規模大於去年,但由於不少集資「成功」的團隊都交不出產品或經營上未能令投資者滿意,幣價大跌,ICO 已經不再是市場上最火熱的話題。但一天創科仍在,集資仍然需要,ICO 已轉型作証券代幣(STO)及其他新型方式,我們容後再介紹。
*不少關於ICO的報告都在季度完結後約1、2個月才發佈,《幣訊》依照執筆時最新近的資料作總結。
【若你喜歡幣訊的內容,請輕按以下拍手鍵(可以按幾次)支持我們。】